(2016年1月19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 朱  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5年,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区预计生产总值超1200亿元,增长11%左右;完成财政总收入30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6亿元,分别增长20.5%、1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亿元,增长17%;上述经济指标增幅居省内同类区(县、市)前列。

  转型升级有力推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号工程”全力推进,预计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600亿元,增长25%,总量居全市首位。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5.5%,新产品产值率达38.8%。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01个,老板电器、春风动力、西奥电梯等智能工厂示范效应不断凸显。长江新能源客车、比亚迪新能源大巴车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9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5家、生产线35条,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现代服务业“主引擎”地位进一步巩固,预计实现增加值700亿元,增长16%,增幅居全省前列。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宜家家居、永旺梦乐城建成开业。旅游收入增长17.3%,文创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5%以上。现代农业稳步提升,预计增加值增长1.5%。被列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成功创建瓶窑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7个小镇入选省市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累计创建科创园区50个,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110家。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601名,累计引进“国千”人才86名、院士级专家18名。贝达药业、诺尔康科技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2家。发明专利预计授权450件。新增驰名商标3件、集体商标3件。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提升,完成“个转企”674家,新设内资企业8663家。开放合作持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10.86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90.97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65.69亿元;预计完成外贸出口50.2亿美元,境外投资1.97亿美元。电子商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1%,正式获批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余杭园区。成功举办2015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中国·杭州跨境电商峰会、中国创新设计论坛等大型活动,余杭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区市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不断加强。

  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未来科技城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明显,技工贸总收入、经常性财政收入均增长50%以上,梦想小镇集聚创业项目480个、创业人才4400名、股权投资(管理)机构101家;蔚澜学校、双语幼儿园建成招生。良渚文化城与浙大深化合作,梦栖小镇成功吸引金圆规亚洲行动计划项目落户,引进创新设计产业项目20个。临平创业城电商园区初具规模,艺尚小镇成功引进中国服装国际时尚交流基地项目,文化街区、东湖开工建设,沪杭高速入城口完成改造。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钱江经济开发区实施整合提升,省级“两化”深度融合核心示范区加快建设,东湖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国平安综合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

  美丽余杭加快建设。以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专项行动为统领,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堵等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功能进一步提升。治水治气深入推进。持续攻坚“五水共治”,实施治水项目641个,整治黑臭河30条,疏浚河道240公里,治理排污口1951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66万户。和睦港区域全面实现截污纳管,运河流域、禾丰港区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全面开工,苕溪北塘加固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全面实施“五气共治”,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窑)炉717个,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197辆、出租车60辆,淘汰黄标车4326辆。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始终保持“三改一拆”高压态势,完成“三改”498.5万平方米,拆违418.6万平方米,总量均列全市第一;301个村(社区)达到“无违建”标准。大力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上塘路—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改善重点区域公共秩序,整治“三合一”场所1190家、无证餐饮5088家。持续开展工程渣土、户外广告、流动摊贩等综合整治,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大力推进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有效控制垃圾增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修编区域总体规划,扩大控规覆盖面,推进“多规融合”。10个城市门户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中国福利彩票网路延伸、长西线等工程建成通车。良渚、余杭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扎实推进,全区敷设污水主干管网42.8公里。九峰环境能源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开发地下空间107.6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个。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全面完成临平周边温室甲鱼养殖场关停整治、运河街道黑鱼养殖综合治理。建成市级精品村5个,培育省级历史文化村3个,推进“塘超小径”精品线路建设。启动“大径山”旅游开发,完成径山寺景区外围农户搬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型业态,建成精品民宿点8个,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3亿元。调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村均年经营性收入达220万元。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增长22.5%,八方面民生实事顺利完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5%。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53人,余杭大学生创业园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稳步推进社保政策与老城区接轨,实现与老城区、萧山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定点互认互通。住房公积金实现与老城区“通存、通贷、通兑”。初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区社会福利中心迁建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构筑困难群众兜底保障防线,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8亿元。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区级救助标准每户由4000元提高至20000元。竣工农民多高层公寓18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农户3421户,多元化安置方式取得突破。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和综合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成功举办WBC世界拳王争霸赛,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9个,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考文理科一批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高中段与老城区双向定额招生顺利实施。临平三小、天长世纪小学等12所学校建成使用。区属医院与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合作进一步深化,引进各类民办医疗机构52家,启动区三院建设。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2‰。统计、档案、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助残、老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优抚等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得到加强。在8个镇街试行社会治理大联动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资源整合,着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基层自治,全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深入推进“平安余杭”建设,社会治安秩序保持良好。扎实开展重点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三项指标连续十一年实现“零增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制度供给和服务保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创新政府管理。认真开展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坚持和完善“三个一”工作机制,深入实施16个重大专项行动。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整合不动产登记机构。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零土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352个行政审批事项、265个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实行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完善新一轮镇街财政体制。启动国有公司改革、出租车行业改革。优化发展保障。完成规上企业和试点镇规下企业分类评价,实行用地、用能、排污、税收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进产业扶持方式,初步建立企业发展各阶段全覆盖的基金体系,基金总规模超70亿元。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区文化艺术中心、临平城区智慧停车系统等项目建设采用PPP模式。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修改,盘活低效用地4233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9403亩,2个项目列入省首批“坡地村镇”试点,完成135宗土地征迁扫尾。开展走访服务企业专题活动,有效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断裂风险。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定期开展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重要工作、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建立协调推进办与督查考评办联动工作机制,确保重点工作落实。加强招投标、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公款存放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清退办公用房1.49万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4.4%。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十二五”,我们在科学判断余杭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融入主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集聚集约发展、倒逼转型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28项指标完成“十二五”预期目标,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升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切实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市辖区第8位。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较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3亿元,年均增长21.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2010年的2.53倍、2.47倍。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比2010年下降2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在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的引领下,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良好。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城市形态加快向都市新区转型。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全面接轨融入杭州主城发展,临平创业城、良渚文化城、未来科技城杭州大都市副中心形象加快显现,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小城市试点和中心镇培育加速推进。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95亿元,地铁一号线开通,新建高速公路39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8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0.5万吨。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新增平原绿化2.23万亩,村均年经营性收入为2010年的2.39倍,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区。强势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五气共治”、“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为民惠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向优质均衡转变。公共财政累计安排民生支出422.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3倍,公共服务市区一体化进程加快。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2%,收入差距从2010年的1.85倍缩小至1.69倍。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征地农转非人员统一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实施多元化安置模式,建成农民多高层公寓56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农户13134户。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区”称号。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扎实推进,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活力不断显现,增长动力加快向创新驱动转换。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加速形成、活力加速释放。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不断深化,取消、合并、调整审批事项633项,商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调整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规模走在全省前列,实施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推动创业创新。新增上市公司4家,总数达到9家。“国千”、“省千”人才总量居全省前列,科技创新“523”三年计划圆满完成,特色小镇创建数量居全省首位,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未来科技城成为杭州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间和201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和省市驻余杭直属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余杭发展的各界人士,向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缺点与不足:规模工业产值、农业总产值、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未能完成“十二五”预期目标;创新发展的基础还不够坚实,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改善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少数干部担当执行意识、克难攻坚能力、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要直面群众关切,正视自身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余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黄金期,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努力绘就美丽余杭、美好生活的新蓝图。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实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扣转型升级主题,以“3+1”战略规划布局和“3+1”制度规则体系为统领,以“点轴状布局圈层式开发、产城人融合钱地人统筹”为路径,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打造中国创新创业新高地、浙江信息经济新蓝海、杭州宜居宜游新城区,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新余杭。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提前实现“四个翻一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力争年均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左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不断开创余杭发展新局面。

  ——强化创新,打造中国创新创业新高地。将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综合生态系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着力构建全球引智体系,到202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以上,引进100名带重大项目、带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集聚高端要素,重点发展信息经济、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健康、时尚、金融等产业,到2020年信息经济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产值均达到千亿级。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服务专业的创新平台体系,建成30家专业特色园区,创新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将未来科技城打造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将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优势增长极。

  ——注重协调,构筑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打造疏密有致、配套完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通过五年努力,使临平创业城、良渚文化城、未来科技城在杭州大都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打响大径山生态区“乡村国家公园”品牌。着力构建结构完善、层次分明、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轨道交通线路46公里,基本建成“一环四横十纵”快速路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连片集聚转型发展,努力打造省内领先的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样板区。

  ——倡导绿色,彰显绿水青山新魅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精打准转型升级组合拳,着力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两条红线”和城市扩展边界“一个上限”,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实施差别化的环境管理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持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环境治理行动,通过五年努力,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加强森林、农田、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7%以上。

  ——扩大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紧紧抓住杭州“两会”举办和“两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将余杭打造成为杭州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高地和“金外环”。加快打通开放发展新通道,推动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商务机场等规划建设。扩大经济领域开放合作,招引一批有利于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完善的优质项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高标准打造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使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临平创业城成为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立足共享,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现与杭州主城一体化,社会保障加快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迈进,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以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禅茶文化为重点,传承、弘扬余杭优秀传统文化,加快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进程。全方位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精神文明建设,城乡文明程度和社会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服务保障G20国际峰会为圆心,聚焦16个重大专项行动,推动经济转型、基础配套、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培植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依托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临平创业城三大主平台,发挥梦想小镇、梦栖小镇、艺尚小镇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接力式产业培育链条。梦想小镇要以打造全球创业高地为目标,加快建成创业大街,引进互联网创业项目400个、创业人员4000名、股权投资(管理)机构80家。梦栖小镇要以打造国际级工业设计中心为目标,加大资源整合和项目招引力度,力争引进创新设计产业项目50个,集聚创业、设计人员1000名。艺尚小镇要以打造国际时尚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建设文化街区、艺术街区、历史街区,引进服装企业区域总部50家、时尚(文创)创业团队20个。扎实推进智能能源小镇、新能源汽车小镇、好竹意小镇、传感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深化科技创新“523”计划,新增6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物理空间,建成10家专业(特色)园区。积极招引国内外著名专业孵化器、加速器,鼓励利用存量资源兴办众创空间。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0家、科技型规上企业80家。积极招引科研院所、研发团队等其他创新主体,深化与名校名企的战略合作。支持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力争新增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7%,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00件。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推进市场主体升级。

  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梯度建设人才队伍,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500名,引进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4000名以上。加快建设全省上市公司“金融村”,大力集聚各类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和基金,积极培育发展互联网金融等现代金融新型业态,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更好结合。推进网上人才、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加快优质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步伐。加快专利数据、医疗器械检验审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健全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加快形成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在技术转让转移转化、投融资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建立未来科技城等大孵化器产业转移承接机制,让中国福利彩票网优质项目在区内落地生根。通过政府采购、合作试点等途径,加大对本地企业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扩大有效需求。继续将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红树林酒店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投资占比。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等技改项目,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0亿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运营,拓宽PPP等模式运用领域,力争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5%。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鼓励和引导传统零售企业转变营销方式,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提升西溪湿地、超山、塘栖古镇、径山等景区吸引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均增长15%以上。积极培育信息网络、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消费热点,加快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深化开放合作。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加强全球合作与区域合作,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注重引资引智并举,整合各类招商资源,着力招引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力争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01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73亿元。大力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开展跨国跨行业合作经营、跨区域并购整合,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布局。引导和鼓励家纺、服装、照明、汽配等传统企业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支持企业扩大海外仓布点,外贸出口增长5%。深化未来科技城与美国旧金山湾区、良渚文化城与意大利米兰工业设计协会、临平创业城与法国时尚学院的合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与国际接轨。抓住国际峰会召开契机,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全方位提升余杭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区市协作。

  促进产业升级。以“一号工程”为引领,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构筑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生态系统,积极抢占产业互联网制高点。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长15%。推广“机联网”、“厂联网”应用示范,积极打造智能工厂,创建“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10家,实施“工厂物联网”建设企业20家。推动信息产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产业分工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扶持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物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改造提升家纺、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向时尚创意产业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软件、智能制造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加快发展生态高效精致农业,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园区20个,新认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长1.5%。

  建强产业平台。坚持错位发展、互补合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增强重点产业平台支撑作用。未来科技城要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机遇,不断提升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水平,引进海归创业项目80个,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区总量30%以上;扎实推进淘宝城四期、有轨电车一期、浙一医院余杭院区、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等项目建设。良渚文化城要以打造杭州北部副中心和“新硬件时代”创意高地为目标,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传承文化创新基因,着力提升产业能级。良渚新城要以良渚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为载体,全面深化与浙大的政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推进环浙大科技创新园建设,力争引进科技型企业150家以上。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大力招引高新化、成套化、领先型装备制造企业,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临平创业城要以打造杭州东部副中心和时尚产业、智能制造新高地为目标,加速主导产业集聚,加快提升城市形象。临平新城要建成华东珠宝首饰城一期,加快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力争引进电商、科技型企业200家;扎实推进东湖、体育公园等公建配套项目,启动建设世纪大道提升工程。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整合优势,优化发展规划,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区总量30%以上。各镇街要大力实施工业区块提升改造,完成旧厂区改造15万平方米,新增物理空间60万平方米。

  三、借势国际峰会,建设更高品质的都市新区   

  提升城市功能。按照“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的要求,全力以赴攻坚峰会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南庄兜、杭州北等12个城市门户综合整治以及104国道改造、莫干山路整治等13个市政交通道路项目建设。配合做好地铁2号线、5号线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杭州二绕西复线、留祥快速路延伸、320国道快速路一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星河路隧道、杭行路二期、文二西路等工程。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所7座。加快旧住宅小区燃气改造,逐步推进西部地区管道供气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九峰环境能源项目主体厂房建设,同步推进各项配套工程。

  攻坚环境治理。深化“河长制”,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大力实施运河流域以及临平副城、良渚新城等重点区域河道综合治理,加快实现“污水零直排”。启动建设临平污水处理厂,扎实推进苕溪清水入湖、塘栖防洪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全力攻坚“五气共治”,推进热电企业关停淘汰和提升改造,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强化扬尘污染控制、餐饮企业油烟排放监管,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大气污染源监测分析,提高治理针对性。继续强势推进“三改一拆”,确保新违建零发生,加快清理存量违建,深化“无违建”创建,加强拆后土地利用。加大“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力度,力争实现国省道、主要县道两侧绿化全覆盖。严格执行环境功能区划,切实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城市管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高效化。狠抓“两非”车辆、工程渣土、摊点乱摆、违法广告等治理,加强城郊结合部、主要商业街区、客运站等重点区域监管。依托基层社会治理大联动机制,深化无证餐饮、小作坊、出租房屋消防安全等专项治理,探索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和积分制管理,营造更加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推进交通治堵,完善公交网络,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停车场。积极探索“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新模式。深化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封闭物业小区智能分类试点覆盖率达到60%,实现生活垃圾总量负增长。加强安置房小区后续管理。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挖掘乡村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美丽乡村精品亮点,启动特色示范村建设,着力培育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加快推进“大径山”旅游开发,争取一期项目国庆精彩亮相。打响“醉美余杭·一带一路”民宿品牌,创建精品民宿点5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3.5亿元以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实现村均年经营性收入增长10%以上。

  四、加强民生保障,创造更具幸福感的品质生活持续提升保障水平。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创业创新带动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推进就业、社会保险等政策与老城区接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关注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基本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加快推进农民多高层公寓在建项目,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安置方式,有序推进安置政策统一工作。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广泛开展“最美余杭人”系列评选,持续深化“文明余杭”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多元化。启动新一轮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优化教育规划布局,加快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建设。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医疗合作和资源整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加快推进区三院、区中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启动良渚医院建设。实施全民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卫生工作。落实“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进一步做好统计、档案、公积金、地方志、外事、人防、国防教育、台湾事务、侨务、助残、老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大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区级联动中心和综合指挥平台,做实基层网格管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大联动机制,以环境治理、维稳安保、公共安全等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提升问题发现和处置能力,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落实最严密的安保措施、最严格的管控手段、最完善的处置预案,全力做好G20国际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推进矛盾纠纷联动排查化解,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深化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努力将各类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推进安全隐患联动排查治理,健全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促进公共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切实加强宗教和民间信仰事务管理。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年内努力办好以下八方面政府实事。一是加大治水力度。完成禾丰港区域综合治理;启动实施彭公集镇防洪治涝工程;完成145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36万户。二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完成崇贤热电厂提升改造,关停塘栖热电厂;新建燃气管网140公里,完成旧住宅小区燃气改造6000户;新增、更新1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三是加大交通治堵力度。实施星河路和世纪大道交叉口改造;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0条;新建、扩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5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00个。四是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农民多高层公寓竣工25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农户3500户;治理改造城镇C、D级危旧住房2.6万平方米。五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对8座山塘实施除险加固,新建改造圩区灌排泵、闸站14座;实施县道大中修30公里、乡村道大中修及通村联网工程50公里;改造提升山区林道35公里;推进农村大管网供水,实施中泰二级加压供水工程。六是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开工建设16个学校项目,竣工14个学校项目;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与区属医院一体化管理。七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餐饮连锁企业中央厨房监管,确保原辅料溯源管理、加工产品冷链运输管理率均达到100%;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追溯管理示范点27家;建设运行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肉蔬安全追溯系统。八是丰富城乡文体生活。新建文化公园10个、农村文化礼堂20个;新增全民健身苑点50个;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150场。

  五、持续深化改革,争创更具活力的发展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规范产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促进产业向主要平台集中、项目向重点产业集中、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发挥以亩产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作用,健全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差别化配置机制,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房地产库存消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时化解处置企业“两链”风险,维护良好金融生态。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探索前台综合受理、后台专业审批的大窗口审批模式,实行“先照后证”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国有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国有公司存量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力争金控集团在“新三板”挂牌。创新政府服务供给方式,扩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领域。加强塘栖小城市新一轮培育试点和瓶窑、径山中心镇建设,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实施出租车行业改革,规范出租车运营管理。

  强化要素保障。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及示范区划区定界工作。启动垦造千亩水田专项行动,新增水田3000亩,努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积极推进“坡地村镇”试点项目,持续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精准配置用地指标,切实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抓紧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投资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创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各位代表,服务发展、服务人民是政府的根本职责!面对发展重任和竞争压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依法正确履行职能。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务实创新提高效能。落实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各项制度,扎扎实实为群众、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打破部门壁垒、整合部门资源,坚持督查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综合考评+专项考核”的考评体系,保障重大专项行动推进落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信息互认互通、开放共享,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企业“少报表”。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推进机关公务用车改革,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权力集中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力度。巩固和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克难攻坚敢担当,凝心聚力抓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引领我们奋勇前行,新一年的目标任务激励我们倍加努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合力谱写“十三五”发展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