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讯 (记者 徐赣鹰) 上半年,我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080.2亿元,同比增长9.2%,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今年年初,余杭定下“32141”全年目标,其中的“2”,就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超2000亿元。半年度的表现,让大家对达成全年目标充满信心。
蔚然成林的总量之上,余杭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向“新”力不断凸显。今年以来,余杭深化低空经济战略布局,建设打造“中国飞谷”,签约一大批相关领域重大项目,同时全面招引五大产业生态圈项目,通过高质量的补链、强链、延链,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点。
同时,余杭出台“低空经济产业政策18条”、迭代升级“新质生产力20条”“人才黄金20条”等政策,累计兑现各类政策资金56.14亿元,真正做到了“政策有温度、兑付有力度”。
企业回馈的果实同样含金量满满。今年7月,两家余杭企业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目前余杭区累计有效“国高企”数量达2702家,位列全省第一。余杭区还以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为牵引,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上半年,技术交易额实现154.69亿元,跃居杭州市第一。此外,余杭区已连续四年夺得浙江省“科技创新鼎”。
作为余杭数字经济重要板块,电商产业正在加速蝶变。自与阿里“1+6+N”集团签下全方位战略伙伴合作协议以来,余杭已聚集了淘宝、快手、抖音三大电商平台,基本形成从主播、“红人”到MCN机构,从用户到流量平台,从商家、工厂到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是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如今,在942平方公里的余杭大地上,“人工智能+”企业已呈铺天盖地之势。“人工智能+机器人”,有申昊科技、蓝芯科技、程天科技等;“人工智能+医疗”,有诺尔康、深睿医疗、脉兴医疗等;“人工智能+决策”,有同盾科技、百应科技等。(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还有阿里巴巴、中电海康、字节跳动、vivo等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厂”,在余杭布局着众多“人工智能+”业务。
早在2017年,余杭就启动建设浙江省首个人工智能小镇,陆续建设区块链产业园、5G创新园、XR空间站、未来数港等产业空间。仅人工智能小镇,已吸引20个高端研发机构、1227个创新项目,创新创业人员近12700名;其中93家企业获得融资,共计86亿元,总估值规模超850亿元。
经过多年培育,一个具备较强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高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余杭茁壮成长。当前,国家开展的“人工智能+”行动,让余杭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链更具“天时地利”。
说起今年最火的科技概念、经济术语,低空经济肯定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炙手可热的新赛道,余杭也是当仁不让。
今年6月,余杭“官宣”了一张新名片——“中国飞谷”,争创国家低空经济综合产业示范区核心区。根据规划,余杭三年内计划开通200条无人机航线。同时推出的“低空经济18条”等系列举措,让零零科技、迅蚁网络、这里飞科技、昊舜视讯等近百家企业,看到了翱翔低空经济新蓝海的更大可能。
在余杭的发展蓝图中,短期的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创新。
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四大省实验室,以及超重力场、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余杭带来了无限的创新活力。
围绕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今年,余杭启动“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建设,利用之江实验室在智能计算领域算力、模型、数据的核心优势,计划打造一个“创新平台+孵化器+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圈。
为了加速推动科技成果“潜力”转化成科创产业“实力”,余杭组建了一支懂技术、懂经济、懂运营的复合型专业化队伍,抽调一批具有经济工作经验、熟悉产业政策的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成立“亲之办”“亲科办”专班。眼下,刚组建不久的“亲科办”,正利用成果转化大模型,将600余项科创平台待转化科技成果匹配给企业。
推动向“新”力,是难而正确的事。余杭,正通过“政府+联盟+企业+高校院所”的良性互动,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为未来产业的厚积薄发积蓄更强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