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郑锋龙 傅博文)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信用不良将影响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项目,还将影响融资、贷款、商务合作等。为更好地帮助塑造良好形象,区市场监管局以“线上”换“线下”,助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信用修复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我们离办事大厅比较远,能够在网络上操作真是太便利了。”近日,仁和一家制造企业遇到了一件难题:因为没有及时修复先前因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被行政处罚产生的信用异常,企业无法开展招投标工作了,严重耽搁项目进度。为避免企业多次跑,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手把手指导企业进行线上信用修复,帮助企业成功移出信用异常名单。
今年,像这样的企业线上信用修复申请,余杭已经成功办理了36件。为帮助市场经营主体解决“多头修复”难题,余杭区市场监管局聚力打造一站式、全流程、多领域的信用修复增值服务新场景。目前,全区信用修复线下零跑率达100%。
在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上,余杭的探索不止于此。作为阿里巴巴、遥望等平台企业集聚地,余杭拥有庞大的电商经营主体。有些电商经营主体有着旺盛的信用修复需求,但对信用修复知识了解匮乏。为此,区市场监管局开辟电商平台经营者信用修复绿色通道,通过数字赋能引导电商经营主体重视信用建设。目前,《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信用修复操作指引》已制定完成,并上线淘宝网,覆盖商家近五万家。
“我们这项改革是刀刃向内,增加我们政府部门自身的工作量,来减少企业的不便。” 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科科长陈霖表示,接下来区市场监管局还会梳理企业信用修复领域的堵点和难点,通过系统打通实现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