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sb0912002_003_02_b.jpg

(记者 杨阳 通讯员 陈曦 俞佳琪) 在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地下车库,王先生将自己的爱车停在了位于地下二层的超级充电区,扫一扫立在车位旁设备上的二维码,没过多久,一台身形小巧、外表可爱的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缓缓驶来,为新能源车辆“充电补能”。

这款机器人叫“帕氪狗”,由坐落在良渚新城的杭州小鹤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全身有线控底盘、自动驾驶系统、大容量电池、充放电系统、散热系统和独创的接插件六大板块。

正如酒店里的送餐机器人,帕氪狗携带大容量电池。它像一块可移动的充电宝,将电送到指定“房间”。这个“房间”有一个学名——座舱,在每个超级充电区的墙上都有一个小型座舱,通过外置电缆连接充电终端。

用户只需将车停在充电终端覆盖的任一车位,简单插枪,通过指示灯确认连接,然后使用手机扫码下单。收到指令后,帕氪狗就会启动智能驾驶,找到对应的充电座舱,完成自动对接。

当然,为车送电的帕氪狗也需要获电的地方。在机房附近,记者见到了一个母舱,每当帕氪狗电量耗尽或是非工作状态,就会自行回母舱为自己补电。

“母舱-帕氪狗-座舱-终端”,简单明了的四个装置就能调动一整个车库的电容,实现循环充电。

或许有人会疑惑,充电桩不是更方便吗?诚然,目前普及的充电桩有着直观意义上的便利,但据统计,全国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仅为5%~10%,超85%的充电场站亏损经营。

“我们观察到,在许多安装了片区充电桩的车库,停车位并不能保证是新能源车在使用。其实,带充电桩的车位总体并不多,楼宇间的电容是有限的,一些建造较早的车库更没有预留充足的电容去建设充电基站。”小鹤科技CTO、联合创始人张海鹏告诉记者。

用户充电桩不够用、需现场排队等待、充电桩车位被占、充电设施因电容建设难、传统充电场站建设成本高昂、充电桩资产利用率低……这些问题,行业中不少企业都已关注到,于是便有了一些新构想:机器人直接开过来给车充电,但是当机器人正在为其他车辆充电不能立即过来,需有专人帮助排队车辆插拔枪,或后台由专人遥控插拔枪,或利用机械臂插拔枪。无论哪种,要么摆脱不了人力成本,要么避不开建设成本。

一系列问题催生了小鹤科技研发团队的想法,是否能规避以上问题,得出一个最优解?

于是,帕氪狗在“分离式+去人化”的概念中应运而生。只要有它存在的停车场,就可以分布式搭建超级充电区,无需埋线,无需扩容,更无需基建。仅需利用楼宇既有电容,测算停车场新能源车比例,按需投放相应数量的机器人、座舱和终端即可,全套设备落地成本仅需传统充电桩的五分之一。

在帕氪狗的循环工作下,6-8个车位共享1个充电终端,10-20个充电终端共享1台充电机器人。

作为一项仅诞生了半年的新兴事物,帕氪狗承载了市场的前瞻性,也收获了可观的成绩。当下,单台机器人订单量、放电量逐日递增,用户复购率高达60%。

小鹤科技研发人员基于大数据,将不断优化帕氪狗的“技能”,譬如将夜间谷电搬至白天使用;优化小程序交互体验,使用户无需到终端便可在手机上查询信息;拓展城市服务场景,路边零散车位、小型停车场等也可调动周围机器人,实现全城送电;可用作城市备用电源,楼宇不必单设备用电源,一旦停电,机器人所储电力可反哺城市。

“其实,充电本不该是一件烦琐的、令人忧心的事情,就像给手机充电,应该是你无论在办公室、餐饮店或出门在外都可以即时实现的,帕氪狗就是这样的分布式‘充电宝’。”张海鹏对未来充满憧憬,“充电终端无处不在,数万个充电机器人全城移动,它就是一张‘动态能源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