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记者 阮伟康) 一位位文化“大咖”深入广袤田畴,慧眼识珠寻资源、匠心独运谋点子、精心打造树品牌;
一个个文化项目犹如带着泥土芬芳的新芽破土而出,以创新表达,唤醒乡土文化的往昔记忆;
一个个村社在文化的熏陶下焕发生机,群众纷纷拿起笔杆、拉起琴弦,用最真挚的情感,送上对文化的深情“告白”……
2024年6月,余杭首批文化特派员正式出征,12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下沉至12个镇街。半年来,他们活跃在乡野大地、田间地头,搞创意、送服务、种文化、谋发展。
一场双向奔“富”擦碰出特别火花,生发出无数动人故事。
一个人下田间
一个“团”作后援
作为初来乍到的新朋友,文化特派员身到眼到心到,在扎根乡土、接通地脉中挖掘文化资源,点亮智慧的火花——
一抵达仁和街道花园村,省级文化特派员李立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调研工作中,听老一辈讲述花园村的发展历程,感受这里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随后,他带领浙江传媒学院团队拍摄纪录片《花园村的年轻人》,让红色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生。
作为日久生情的老朋友,文化特派员迅速适应角色,脑海中筹谋已久的文化“设计图”转化为火热推进的“实景图”——
土生土长于瓶窑的吴云水,刚从媒体岗位荣退,便毅然接过区级文化特派员的重任。他以笔为媒介,以镜头为眼睛,围绕“张堰治水”“张堰茭白”等特色文化名片,匠心独运、创新打造了“艺润张堰”乡村品牌,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张堰村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文化特派员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背后,有着资源共享的“朋友圈”,站着众人拾薪的“后援团”。
2024年8月,全市首次文化特派员学习交流活动在良渚举行,省市区三级近百名特派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的“小技巧”和“大思考”。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文化特派员还一同前往径山村实地考察,学习深化“千万工程”、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旅融合IP、引领乡村振兴的“径山经验”,围绕挖掘经营本土文化、农村文旅开发宣传等课题开展“头脑风暴”,在一团火热中推动文化之花精彩绽放。
自首批文化特派员踏上征程以来,余杭区精心组织12个镇街的文化管家,作为文化特派员的得力助手,助力他们迅速融入乡村环境。同时,积极推动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造梦师等专业力量与文化特派员紧密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驱动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为人文乡村建设贡献“最大增量”。
目前,全区范围内的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等841个阵地资源已被全面调动,充分满足文化特派员的工作需求,确保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社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为激发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我们大胆创新例会形式,每月在文化特派员的驻地轮流举办主题例会。”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开展实地调研、现场教学、座谈交流等多样化活动,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大家的思维,碰撞出中国福利彩票网智慧的火花。”经过几个月的机制运行和服务保障,一批文化赋能项目已顺利启动并稳步推进。
一个项目扎下去
一批“名片”齐绽放
实际上,文化特派员不光是送文化,更要在基层“种”文化。如何让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勾勒基层的万千风景?项目带动是关键。
闲林街道西溪源村是一个青砖黛瓦交相辉映、古朴宁静的美丽村落。初来乍到的文化特派员洪复旦,立即被这里淳朴的民风和如诗如画的美景深深迷住。为了更深入地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他与村里的文体干部、文化管家等五位伙伴携手并肩,组成了文化特派小分队,穿梭在街巷之间,用心聆听乡村的每一声跳动。
在深入调研中,洪复旦深切感受到村民对文化学习的渴望和技艺传承的热情。他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以“智慧堆绣”为突破口,与文化特派小分队共同策划了《余杭“闲林·西溪源春”乡村美育文创嘉年华项目》,深入挖掘西溪源村独特的文化资源,成功打造“西溪源春”文化品牌,并着力培养村里文化人才。同时,洪复旦牵头“非遗进校园”项目,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进校园,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还致力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成功打造洞山村“智慧堆绣”共富工坊。
以项目“种”文化的,不止洪复旦。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研究员、浙江省漫画家协会理事方文林来到仓前街道灵源村担任文化特派员,以新时代龙舟品牌全案策划项目为核心突破口,精心勾勒出一幅详尽的“行动路径图”,通过“助推一个协会工作、创作两部动漫佳作、编纂三本文化典籍、组织四项品牌盛事”,播撒仓前文化的种子,弘扬仓前独有的精神风貌。
再如,杭州杂技总团演艺有限公司三级演员王焘毁担任余杭街道中南村文化特派员以来,立足余杭苕溪文化,以中南村的“水韵陶醉”文化品牌项目为有力支撑,相继举办一期意义非凡的研学夏令营,创排一个精彩绝伦的魔术节目,对基层文艺队伍全面提质升级,同时精心设计品牌项目LOGO,创编短剧和节目,使得中南村“善水文化”“黑陶文化”等特色名片更加璀璨夺目。
更不用说,鸬鸟镇太公堂村文化特派员陆卓瑜以文化为支点,执小提琴深入乡村,打造“红色+”品牌,助力创建乡村文化建设的鸬鸟模式;黄湖镇青山村文化特派员王慧是沉下身子摸需求、因地制宜“种”文化、多措并举创品牌,立足端午游龙会、黄湖十月半庙会等特色,依托阿里巴巴等各界力量,打破乡村封闭圈,让新老村民在青山村就能看世界……
12名文化特派员立足余杭乡村文化积淀,找到发展切入点,让文化阵地从礼堂扩大到各村、活动内容从文化提升到产业、服务对象从个人延伸到群体,从文化引流、人才引流到产业塑造,整合出乡村文化最大效应,实现乡村振兴从塑形到铸魂的双重发展。
一场大戏火起来
一方百姓舞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百丈镇溪口村兴起了一股学习风:村民常常赶着去听讲座。这头讲座刚结束,大家又迫不及待地询问下次集体“充电”的时间。
让村民如此惦念的“村课”,是文化特派员金旸牵头举办的“名家进乡村、文化促振兴”系列文化讲座。“这几场讲座都是名师主讲,注重与现场观众互动和交流,激发了大家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金旸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是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外全民阅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多年前,她在溪口村打造了鑫藏修乡村公益书屋,为孩子们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如今,作为溪口村文化特派员,金旸持续将优质阅读资源引入溪口村,组织村民和青年大学生成立宣讲团队,每周六在书屋开展文学诗歌创作培训活动,村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构思诗歌、运用修辞手法,还深入了解“家门口”的历史文化,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诚然,一段关系,唯有双向奔赴方显真谛,方能行稳致远。对于文化特派员的工作而言,亦是如此。每一个文化活动的落地实施,都绝非浮于表面的点缀,而是深深植根于群众生活的细微之处,让群众成为舞台上的主角,闪耀成独一无二的“民”星。
这份奔赴,可以是一份积极的参与——
五常街道文化特派员洪明宝牵头举办了“和谐五常·睦邻共享”邻里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并精心设置了“邻里艺韵·共绘五常”等特色展区,邀请居民们积极参与涂鸦、摄影等艺术创作,为才华横溢的居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热情报名。
这份奔赴,可以是一个看得见的变化——
竹笛演奏家何碧芸自担任紫荆村文化特派员起,就深入村子开展调研,掀起一场场以竹笛文化为核心的艺术活动。“我家孩子现在一放学就问,‘什么时候还有(竹笛演奏)活动’。”紫荆村村民王月乐说。
这份奔赴,可以是一个溢于言表的点赞——
作为华数集团选派至新港村的文化特派员,梅勇以良渚文化为基底,巧用资源优势,联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民都高兴地说,都是沾了梅勇的光。
这份奔赴,可以是一份翘首以盼的期待——
入驻径山镇径山村的文化特派员,是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教授、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关剑平。自入驻以来,他频繁地与村民、企业家交流,谋划打造中国福利彩票网更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并基于现有的径山茶宴,不断探索宋代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期待关老师翻译的《宋代菜肴与食品》,他将散落在民间、农户家里的美食名品充分挖掘出来,这或许能成为我们径山村的又一张独特名片!”径山村党委书记俞荣华说。
从改变一群人到改变一个村,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到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文化特派员与村社、村民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文化因子的激活、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
半年时间,尚短。但足以看出,文化特派员们已经揭开以文惠民、以文润村的序幕。
选派周期两年,够长。文化能人们的“大戏”还在精心“编排”,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