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筱 傅博文) 今天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浙江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杭州市及余杭区共同举办的“国际减灾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近日在良渚街道沈括广场举行,通过“演、赛、讲、展、体验”五位一体的形式,为市民带来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科普。

活动在紧张有序的防汛演练中拉开帷幕。演练模拟了地下隧道进水、小区内涝等突发险情,完整呈现了从预警、隔离、排水到解除响应的全流程应急处置。在景观湖岸边,由街道、社区和物业组成的应急救援队还实地演练了地下车库排水、隧道应急抽排等科目,进一步检验了基层应急力量的响应速度与处置水平。

科普专家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如何在室内科学避震。“听了讲解我才知道,原来躲在桌下不如躲在桌旁更安全。”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张女士感慨道,“这些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体验环节,《防灾华容道逃生比赛》创新融合传统棋类游戏,让参与者学习应对台风、山洪、泥石流等九类自然灾害的正确方法;搜救犬与仿生机器狗同台参与地震应急救援比赛,生动展现了科技与专业在灾害响应中的融合应用。

现场还设置了大型装备与智能装备展示区和文创展区。防汛指挥车、大型消防车、森林灭火设备等整齐排列,供市民近距离参观。不少市民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尝试操作智能救援设备,感受科技赋能应急管理的实际成效。担架制作、绳索打结、心肺复苏等实用技能体验区前,市民排起长队,积极参与实操学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