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汪运达) 助力企业招贤纳才的“就业服务日”、广聚青年英才的2025杭州全球青年创业者武林大会、依托杭州西站枢纽的创新引才招聘会、氛围拉满的“人才夜市”……今年以来,一系列特色就业创业活动在余杭不断上新,为就业市场持续注入新活力。
在日前举行的“筑梦余杭、乐业未来”余杭区就业友好型城区建设发布仪式上,我区正式发布《杭州市余杭区构建就业友好型城区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为稳就业、促发展注入新动力。
《方案》聚焦就业优先、创业支持、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六大方面,精心谋划18项具体举措。余杭正积极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加快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形成“岗位需求+技能培训+评价定型+就业服务”的全流程体系。
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1个区级零工市场、12个镇街零工驿站。为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区人社局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联动全区13家零工市场、14家培训机构和人力机构资源,打造“30分钟技能培训圈”,将无人机驾驶、互联网营销、养老护理等32个工种培训送到“家门、厂门、村门”。
创新数字赋能之下,就业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在梦想小镇、杭州西站等人才聚集地,一台台“1号求职机”24小时在线,助力人才随时投递简历,求职者可在15秒内完成简历自动生成、岗位匹配。目前,已累计推出岗位2万余个,服务3.5万余人次。
创业是就业之源。在创业方面,余杭还有一份“陪跑秘籍”。我区充分利用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众创空间等平台,创建了一批高规格、高质量、高效能的创业孵化平台,已累计认定创业陪跑空间数7家。杭州市创业陪跑余杭区联盟为创业者提供产业对接、项目推介、开业指导、人才服务配套等综合服务。
今年以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新引进大学生4.7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人。在今年7月举办的全国人社系统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余杭经验”获全国性的关注与认可。
下一步,余杭将锚定构建就业友好型城市目标,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良性循环,做优擦亮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多措并举扩大技能人才供给,提升企业和劳动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