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阮伟康)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日前公布2025年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广项目名单,余杭的“新时代沈括科学精神传播项目”上榜。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出生于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其墓位于今良渚街道安溪村。他一生致力于用科学创新精神解决研究实际问题,是一位全才式科学家,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教授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的著述至少有40种,其中最突出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大成果,内容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考古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如何在新时代做好沈括科学精神传播?该项目通过创新凝练和系统弘扬沈括科学精神,推动科普资源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好教育实践扎根、文化创作破圈、品牌引领活动三招,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营造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教育实践扎根方面,发起“少年科小二”计划,联合23所学校开展院士讲座、科学实验等活动,联合科技企业建立“科普教育体验点”,共开展180多场科技文化活动。同时,在百丈镇中心小学启用“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具备无线电教学、卫星云图接收等功能,让乡村孩子手可摘星辰。
文化创作破圈方面,筹备拍摄纪录片《科学巨人沈括》,开展“沈括杯”科普短视频大赛,共吸引科普短视频创作者1400余人报名参加,创作各类优秀短视频857个。
品牌引领活动方面,组建“沈括科学精神宣讲队”,常态化开展沈括科学精神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宣讲活动27场次,走进6所高校,9家企业、12所中小学,参加现场活动人数3400多人次。
与此同时,为保障新时代沈括科学精神传播建立长效机制,项目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创立沈括科普基金会,并推动设立沈括科学传播奖、PCST沈括奖等,为科普项目提供长效资源保障和激励机制。
近年来,余杭区积极打造“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区域文明新实践品牌,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常态开展文明实践项目孵化培育,目前累计孵化培育优秀文明实践项目100余个,先后获评全国、省、市项目大赛奖项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