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阳)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余杭再次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三季度成绩单:前三季度,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3.2亿元,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7.0%,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增速。财政总收入681.1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增长3.4%,两项收入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全区人才总量已突破50万,新设市场经营主体5.56万家,同比增26.3%,在册总量达32.27万家。

余杭始终把“创新驱动、人才引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一场由新质生产力主导的深刻产业变革。从人工智能的“智变”到科技与产业的“质变”,再到外贸出海的“裂变”,余杭企业正以各自的方式,回答着一个共同命题:高质量发展究竟如何实现?


不止于算力 更在于能力

今年5月,“2025杭州AI人工智能企业TOP100”发布,余杭有23家企业上榜。平头哥半导体的IOT嵌入式CPU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近年相继发布SoC芯片平台无剑、玄铁910等重要成果;地芯科技深耕高端模拟、射频芯片领域,形成无线通信收发机芯片、射频前端芯片等多产品线布局;进迭时空专注于高性能RISC-V处理器研发,推出全球首颗8核RISC-V AI CPU——SpacemiT Key Stone K1处理器……在余杭,人工智能已形成从芯片、算力到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在算力基础设施层面,之江实验室“万卡千星”工程稳步推进,混合万卡建设规模达8000卡;更引人瞩目的是“三体计算星座”首发12颗卫星成功入轨,最高单星算力高达744T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我们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把人工智能送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在地面上,中国福利彩票网“国之重器”正为科研突破提供极致环境。位于余杭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核心设备已正式启用。这套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装置能够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实现“时空压缩”,真正实现了“一眼万年、一步千里”的科研奇迹。

在应用层面,AI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阿里达摩院与浙大一院联合研发的iAorta模型,通过平扫CT几秒内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将确诊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已从1万多名胸痛患者中精准发现21例AAS病例;宇谷科技为全国超300万骑手打造“AI随车医生”——锂电池大模型LLiM,精准预警电池风险,将电量预估误差缩小到3%,续航误差控制在1公里以内,基本告别“电量谎言”;魔点科技用AI重构空间管理,其智能系统已覆盖全国4.2万所学校、50余万家企业和组织,实现“一脸通行、一屏统管”。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让AI从“技术领先”走向“场景领先”。

灵伴科技的智能眼镜不仅成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唯一入选贵宾纪念品的人工智能硬件产品,更与高德地图合作推出首个全场景智能眼镜导航应用,开启“语音+视觉+环境感知”三维交互新体验;思看科技的3D扫描仪精度高达0.02毫米,从汽车工厂质检到航天航空领域的零部件自动化检测,成为“中国精度”的代名词;程天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帮助很多人重新“站”起来,完成B轮近亿元融资;春日的万亩茶园中,申昊科技研发的“机器狗”穿梭于茶垄之间,灵活又平稳地搬运着新鲜采摘的茶叶……

“我们不追求技术的孤立领先,而要解决真实世界的痛点。”一位余杭AI企业创始人的话,道出了这片土地创新的底色——技术,必须落地为生产力。


不止于技术 更在于转化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余杭的“尖兵”,那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是持续增长的“底盘”。在这里,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快速走向产业化,而市场需求又反向推动技术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些企业中,科技与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

羲之科技研发的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羲之”,突破“卡脖子”困境,成为量子芯片研发的“中国刻刀”,其精度达0.6纳米,线宽8纳米,可在头发丝截面上雕刻出一幅城市地图;羲之科技从浙大量子研究院孵化,却在市场中快速迭代,目前国产化率已超过95%。

诺尔康深耕神经电子领域19年,其最新一代人工耳蜗产品“清听”厚度仅10.8毫米,解决了传统耳背式设备的诸多痛点,产品打入俄罗斯、西班牙等20多国市场,帮助超2万名听障者重回有声世界;企业与医院共建“产学研医”平台,让医生的临床经验直接反馈至研发端,正在推进的听觉脑干植入体项目已完成30例临床试验。

浙达能源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智慧能源网络”,聚合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超10000个能源节点,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智慧调度员”;企业与国家电网合作研发光明大模型,推动能源系统从“人工判断”迈向“AI决策”。

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高科技领域,传统制造业也在经历“智变”。炬华科技的智能电能表日产能达5万只,2条生产线仅需3名工人值守,平均每0.72秒即有一只产出;南方泵业新厂区内,50条高度智能化生产线呈现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场景,生产效率同比提升25%,产值同比增长20%。依托全省唯一的未来工厂推广中心,余杭强化“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科技决定企业能飞多高,产业生态决定能走多远。


不止于出海 更在于升维

在外贸环境风高浪急的当下,余杭企业逆势“破圈”,实现从“出海”到“升维”的跨越。前三季度,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长15.1%,其中出口额增长11.2%,进口额增长70.2%。

品创无界旗下品牌Rest以“凉感科技”打开美国家居市场,一床凉被卖到220美元,打破“中国制造=低价”的刻板印象,其采用的物理凉感纱线细度仅为头发丝的1/20,精准解决欧美用户夜间体热痛点;喔图科技用AI驱动影像直播,服务新加坡国庆阅兵、亚运会等国际盛会,十年间建成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年处理图片超10亿张的智能影像平台。灵伴科技、NineData等企业则以“余商出海”为契机,组团亮相世界物联网解决方案展览会,6家本土企业一举拿下近50万欧元订单。今年以来,余杭已累计组织20个企业团组,参展企业超270家次,累计获意向订单超85亿元。

这些企业不再依赖传统代工模式,而是通过品牌共建、技术输出、文化融合,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标准”。品创无界的外籍团队占比超80%,从产品设计到营销策略全面本土化,“只有本地人才懂得什么样的产品和营销模式能够赢得本地人的心”;喔图科技为数据合规投入诸多心血,适应各国隐私保护法规;NineData则通过技术开源,推动中国数据管理标准走向世界。

更令人欣喜的是,文化出海成为新亮点。玩心不止的出海游戏产品覆盖10多种语言地区100多个国家,吸引超5000万海外玩家注册使用;阜博传媒的VideoTracker版权保护平台、DreamMaker AI内容创作及分发平台、Vobile MAX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为全球头部音视频供应商保驾护航;翻翻动漫成功将60多部优质原创国漫推向海外市场,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完整路径。

出海不是简单地卖货,而是让全球消费者为中国体验买单。

在余杭,经济发展的故事最终要落到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名字上。三季度数据背后,是这些企业在技术突破、产业融合和全球布局上的持续投入。它们或许规模不同、领域各异,但都在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验证着创新驱动的增长逻辑。

随着“十五五”规划的临近,余杭的这些企业创新实践,或许能为中国福利彩票网地区的发展提供参照——当企业成为创新的绝对主角,当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自然水到渠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