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筱) “注意,保持手部稳定;8字绕飞时,舵量要柔和……”日前,来自全区12个镇街综合应急和消防救援队伍的60余名骨干,参加封闭式无人机操作技能集训,为期4天3夜。
“8字绕飞,这可是无人机训练里的一块‘硬骨头’。”趁着学员短暂休息的间隙,教练员向记者介绍道,“它是评估飞行员操控能力和反应速度的重要指标。要求飞行员在保障飞行高度的同时,掌控俯仰、横滚和偏航等多个维度,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航线偏离。”
记者了解到,此次参训学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飞手”,也有初次接触无人机的“新兵”。教练团队创新采用“模拟器打底+真机实战”的阶梯式教学方法。学员们先在电脑模拟器上反复练习,待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手感后,再转入真机实操训练环节。
“让无人机飞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在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等条件下保持正常飞行。”教练员坦言道。
以山火救援为例,无人机能否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精准投掷灭火弹;飞抵人员难以到达的局部区域进行灭火;在火场清理阶段,能否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快速搜索无明火区域的温度异常点……这些都是对无人机飞行能力的严峻考验。
此次培训聚焦实战需求,课程设置全面且细致,涵盖了法规安全、设备使用、复杂环境飞行等方面。涉及的机型丰富多样,轻型、小型和中型无人机各展所长,还有负载氧化器、热成像和建模设备等“利器”加持,能覆盖应急救援的全场景。
“这是余杭区连续第二年系统化推进镇街无人机救援能力建设。”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我们依赖社会力量‘临时补位’;如今,我们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空中尖兵’。今年,余杭还计划组建首支区级无人机救援队伍,让救援力量更专业、更高效。”
科技赋能,让救援行动更快一步、更准一分。随着这批“空中精兵”返回各自岗位,这套融合“人机协同”“空地联动”的智慧救援新模式,必将在防汛防台、森林防火等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