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来,天气炎热,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切实承担起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假期生活的关心,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孩子必学:


不单独行动 游泳必须和同伴、家长一起,绝不单独去河边、水库或无救生员的野泳点;看到“禁止游泳”警示牌,坚决不靠近。

身体状态自查 如果平时容易抽筋(比如小腿、脚趾),主动告诉家长“我今天不去深水区”;空腹、刚吃饱饭(饭后1小时内)或玩累了,也要及时说“我现在不适合下水”。

热身与细节 下水前先活动身体(拉伸胳膊、踢腿或慢跑5分钟),让肌肉适应;如果水特别凉,先用浅水拍拍胳膊和腿,别直接跳进去。


■家长必做:


选对场所 提前查游泳场所资质(看是否有救生员、救生设备),避开无保障的野河、野塘。 

观察孩子状态 摸摸孩子额头是否疲劳,问问“肚子饿不饿/饱不饱”,孩子状态不好时主动提醒“现在下水不安全”。

备齐物品 带好替换衣物、防滑拖鞋,督促孩子完成热身,别让他急着往水里冲。


■孩子自救:


一旦发生溺水,不要惊慌,口鼻露出水面后第一时间喊“救命”!如果周围没人,别慌——深吸一口气,仰躺在水面(像“漂”在水上),用脚轻轻打水。

身体往下沉时,手掌用力向下压水,帮助浮起来。

抽筋了怎么办?可以反方向拉伸抽筋部位的肌肉,让其伸展或者松弛:例如手指抽筋就用力握拳再张开;小腿或脚趾抽筋,仰漂着用对侧手抓住抽筋的脚趾,往自己方向拉,另一只手压膝盖帮腿伸直。


■家长施救:


“叫叫伸抛”四步走:大声喊周围人帮忙,立刻打110、120,用竹竿、树枝(趴在岸边)拉孩子,往水里扔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

救上岸后这样做:

检查是否有呼吸和心跳,清除口中的淤泥和杂草等。

如果没有呼吸和心跳,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如有呼吸和心跳,让溺水者侧身,便于呕吐,及时清除呕吐物。

(区应急管理局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