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筱 沈扬 通讯员 赵燚) 近日,位于余杭五常街道的华立181社区上空升起橙色烟雾,杭州市“园中园”“厂中厂”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浓烟翻滚中,搭载先进传感矩阵和生命探测系统的搜救机器狗深入浓烟区,精准锁定“被困人员”;灭火坦克抵近火场核心区,高压水柱快速压制火势;还有空中梯队,凌空而起的水带式、投弹式无人机,精准打击顽固火源……这场科技感十足的演练,正是余杭区深化“园中园”“厂中厂”安全治理的生动缩影。 

“园中园”“厂中厂”因业态复杂、主体多元,曾是安全监管的“老大难”。余杭区作为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率先探索“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我们通过压实‘四方责任’,织密了安全网络。”余杭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余杭厘清8个部门18项责任清单,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将441家园区纳入省小微园区安全管理平台,实施“一园一档”动态管理;同时强化出租方与承租方联动,今年开展专题培训24次。 

以华立园区属地五常街道为例,近年来该街道锚定“未来产业+智慧治理”双轮驱动战略,投入1500万元统筹建成7个区域性微站、20个社区微站及76个消防重点单位微站,建立“1+7+X”三级联动网络与快速响应“防消联勤”立体防控体系,形成全域覆盖的15分钟应急响应圈。此外,街道还创新绘制了“风险隐患一张图”,配强8名“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家驻点提供技术支撑,由60名区域站队员分片开展“巡安宣安、救早灭小”工作,合力推动辖区27家“厂中厂”园区、119家生产型工业企业完成“清单式”销号整改隐患2856条,风险整改率达90%以上,实现园区安全监管的可视化、精准化与高效化。

演练现场,科技元素贯穿始终。多业态复合灾害场景中,特种救援装备的实战应用令人眼前一亮。

而余杭区的“数智治理”同样可圈可点:“余小应”助企平台上线“随手拍查隐患”功能,可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派处置任务;试点电气焊电子围栏功能,实现对动火作业全流程监管。从“人防”到“技防”,科技赋能让安全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分享: